第(2/3)页 “李谕院士,你没去看蔡胡吵架?”鲁迅问。 “吵架?吵什么?前几天不是还一起吃饭哪?”李谕疑惑道。 鲁迅笑道:“最近胡适之博士写了一本《红楼梦考证》,开篇就说‘向来研究这部书的人都走错了道路’,矛头直指蔡校长。” 对《红楼梦》的研究向来已久,清朝时就挺多,主要是索隐派,——所谓索隐,可以简单理解为影射。 蔡元培是索隐派大佬,四年前写了《石头记索隐》,里面很多观点比较炸裂,比如说《红楼梦》就是顺治康熙年间的政治,影射了当时的一系列人和事。蔡元培几乎把全书所有的人物与情节进行了一一索隐,比如元春省亲影射康熙南巡、贾瑞影射钱谦益之类。 李谕说:“我只随便看过《红楼梦》,细节处不甚了解。” 鲁迅说:“胡适之博士大举科学的实证主义,用来研究红学,我看八成就是听了您的科学论讲座导致的。” 李谕尴尬道:“我不就成了煽风点火的……” 胡适的这本书还算有两下子,比如提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八十回以后是高鹗续学;全书是曹家的缩影等等。 这些观点都是后世比较赞同的。 李谕和鲁迅凑到校长办公室门口,听见里面胡适正在说:“校长,您的观点太过牵强附会,主观味道太浓,要我说,就像猜笨谜。” 蔡元培并不在意胡适的批判,回道:“我的索隐全部自圆其说,影射文学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尤其是有清一代。而且我的索隐大都不是孤证。” 胡适说:“校长,您的办法明显不够科学,如今是新文化新时代,不能一直用老办法。” 祭出科学大旗,在此时是非常厉害的辩驳方法。 蔡元培明显有些落入下风,不知道怎么回答,正好看见门口鬼鬼祟祟的李谕和鲁迅,于是说:“李谕院士,周老师,你们进来吧。” 李谕闪身进来,呵呵一笑:“我们是路过,路过。” “没关系,请坐吧,”蔡元培说,“刚才胡适之博士和我聊红学,你看,现在就连研究文学都离不开科学方法了。” 李谕说:“胡博士说的‘科学的方法’中的科学二字,我觉得是广义的,而非狭义的。” 鲁迅也乐了:“要不是大家都听过您的讲座,还不知道您话中的典故其实是广义相对论与狭义相对论。” 胡适说:“可不是嘛!现在研究文学研究历史的,要是不懂点相对论,都没人和你说话。傅斯年几天前从伦敦大学给我回信,说正在学习相对论和量子论。” 要不说二十世纪以后就是科学时代了,尤其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全世界对科学简直是顶礼膜拜的态度,不管研究什么学科,都要了解一下。 这挺好的,未来的义务教育,自然科学本来就是重中之重。 李谕说:“红学我没接触过,不过倒是看过《红楼梦》,其实我觉得蔡校长的索隐办法没什么不好,毕竟文学要温柔一点,很多观点的表达也没那么直白,更多人估计只是看个热闹,有意思就行呗。” 蔡元培笑道:“多谢疏才兄弟替我说话,不过我已经认同是胡适之博士赢了。” 给了台阶胡适立马就下:“是科学的方法赢了。” 这些小争论对他们来说稀松平常,动不动就要搞一次,压根不少事。 —— 今年李谕照旧举行了全国范围内的数理竞赛,不限年龄不限学历,然后把前几名召了过来,准备送他们出国继续深造。 两名来自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的东南大学)的学生讨论决赛着题目,葛正权说:“听说你不仅参加了物理竞赛,连数学竞赛都参加了,也拿了一等奖?!” 吴有训轻松道:“院士先生说过,物理离不开数学,所以我两个一起参加了。” 葛正权唏嘘道:“你可真是厉害!我看过数学竞赛最后那道题目,好像涉及到了广义积分以及复杂的级数,只参加数学竞赛的做出来的也超不过三人。” 吴有训依旧很写意:“没什么难的,换换元就可以。” 葛正权说:“厉害厉害!” 说起来,葛正权比吴有训还大一岁,但吴有训早他一年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李谕走过来对他们说:“今年又超了庚款留学的名额,不过教育基金会都将补齐,大家全都可以赴美留学。” 历史上的葛正权,是节衣缩食凑够了去美国的船票,落地后又考取的伯克利大学物理系。此后他依旧半工半读,直到考取了奖学金。 主要是老美大学的学费太贵,别说这时候,就算李谕穿越前,绝大部分美国大学生也要靠助学贷,据说很多人二三十年才还清。 葛正权高兴道:“我就是知道有奖学金,才报考的竞赛!” 吴有训则问道:“是不是具体上哪所大学,到了地方才知道?” 李谕说:“是这样。不过我建议你去芝加哥大学,那里的物理系氛围比较不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