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民贵君轻,宗族楷模-《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第(2/3)页

    “主公记着来此,可是有事交待?”

    荀彧很清楚,若是普通回府,刘擎便会在府中休息,然后通知荀彧,第二日前去拜见议事,而不是亲自跑到衙门中来。

    “确实有要事,文若执掌冀州,已经多久了?”

    刘擎突然一问,倒令荀彧一阵恍惚,多久了?应该好几年了吧。

    看着荀彧苦思冥想却不得答案的样子,刘擎笑道:“记不起便不想了,此次回来,本王以为,是时候了。”

    刘擎轻言一声,荀彧心中突然掀起惊涛骇浪。

    是时候了,短短四字,却已默默为之奋斗数年,很多时候,都是隐于刘擎身后,明明是刘擎手中第一重臣,但如今的地位,却不是最高的。

    田丰已位列三公,甚至于和主公不甚相干的刘备,都被刘擎举荐为徐州牧。

    而一句“是时候了”,便是以另一种形式告诉荀彧,你名扬天下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主公可想好了?”荀彧确认一遍。

    刘擎一笑,说道:“如今冀州各方面,皆已捋顺,并不需要你亲自操持,冀州的成功,也是时候向全国复制了,这件事,唯有交给你,本王才放心。”

    “多谢主公,臣定肝脑涂地,以报主公!”荀彧拱手道。

    “冀州情况,你最熟悉,冀州刺史之位,交由谁人来做最好?”

    “我有两个人选,供主公选择,其一,清河郡太守傅燮,其二,魏郡太守厉温,傅燮与民为善,擅施仁政,而厉温严苛律己,擅施公政,主公可从其中选择一人。”荀彧建议。

    刘擎想了想,公平固然重要,但往后的岁月,可能天灾不断,百姓未必会好过。

    “文若首推傅燮,那便傅燮吧!”刘擎道。

    荀彧眉头一挑,主公明明是自己定的,为什么要说是我首推的?

    刘擎选择傅燮还有另外一个理由,那便是他的功勋和名望,都比厉温要高出一些。

    只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才知道太平的可贵,知道百姓的不易,这一点,傅燮有着独特的优势。

    刘擎接着道:“此次去雒阳,本王想了想,三公之位,虽有权势,却偏单一,而尚书台,品级太低,不如文若便以丞相开府,统领尚书台各部吧,八部雏形,亦会在此次变革之中加入。”

    荀彧明白,所谓丞相,其实只是过渡的,因为刘擎最初设想的那一套官制中,并没有丞相。

    “一切,依主公安排来。”荀彧回道。

    命令一经颁布,傅燮次日便赶回邺城接受刺史任命,而厉温,兼任冀州治中从事,负责协助傅燮执掌。

    随后,一支庞大的乔迁队伍,离开邺城,徐徐向雒阳行进。

    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艰辛旅途,队伍终于赶到了雒阳城外。

    雒阳东阳门外,旌旗避空,迎接刘擎的队伍,已经绵延数里,雒阳百姓听闻渤海王搬迁入雒阳,皆十分情愿的前去迎接。

    而城门外,便是皇帝龙辇,刘协端坐其中,看似闭目养神,实则心神不宁,平日深居宫中,他不知外面情况,今日出迎渤海王,刘协这才知道,在这雒阳,最受百姓拥戴的,不是他,而是渤海王。

    若连雒阳都是如此,那天下呢?

    刘协不敢想象了。

    原本以为刘擎是他的皇叔,是大大的忠臣,可如今看来,似乎也不简单呐。

    刘协隔着半透的纱帐,看了眼马车前的三公,又看了看附近的尚书令和司隶校尉,以及更远处一点的皇甫嵩和朱儁,复杂的念头,在心中反复拉扯。

    而且一时难以抉择,心中不由得烦躁起来,便问一旁的中常侍陈熙:“渤海王怎还不来?”

    “陛下稍待,兴许快了呢。”陈常侍看了一眼外面,轻轻回了一声,似乎生怕被外面的人听见,至于是谁,当然是暴脾气的田丰。

    陛下或许可以多说两军,他可不行,田丰会惯着刘协,可不会惯着他。

    不过,如今等待时间已经接近一个时辰了,这也太久了一点,就算渤海王再功勋卓著,也不能让天子等一个时辰那!

    前面,一骑突然行来,后背小旗,是传令兵,径直跑到田丰面前,通报了说了一些什么。

    田丰旋即回身,对着帷帐稍稍拱手,道:“禀陛下,雒阳百姓过于热情,将渤海王围堵着水泄不通,便将其从东阳辅门挤进城中了。”

    “什么?”陈常侍突然出声,这种行为对于天子而言,是大不敬,要治罪的。

    但田丰只是抬眼看了他一眼,他便缩了回去,不再作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