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可以争取,不可强求-《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第(1/3)页

    崔琰忽然就明白了,神色恢复如常,对着田丰作揖作别,“琰已知晓,自当竭力相助!”

    田丰笑笑,回道:“季珪勿疑,我们无需等待太久。”

    崔琰离去之后,未过多时,司隶校尉荀攸到来。

    “公达怎么来了?”

    “元皓,雒阳近日,颇有动静。”

    “哦?公达指的是哪一处?”

    “大王对汉中用兵,而刘焉二子,皆为朝官,近日与人联络颇为紧密,似有,潜逃之意。”荀攸道。

    “刘焉长子在军中任职,官至中郎将,而刘诞精于经学,接替蔡师为治书御史,刘焉在益州,他们心知一举一动,都会遭受关注,如何还敢密集联络?”

    “所以我料定,其中必有猫腻,且二人必要相助之人。”

    “京师官员众多,也难以一一查勘,此事,还得公达费心。”

    “元皓客气了,都是为主公办事,若那刘焉真有什么,恐怕大王也不会这般轻易放过此事。”

    再度送走了荀攸,田丰再三思虑,觉得还是不放心,便下了一道令给张郃,让他之上严加戒备,如此,才放松一些。

    刘擎的书信急速传播,在司隶这等驿站健全的地方,文书传播是最快的,几日之后,张宁便收到了刘擎的书信。

    “大王有令,勒令刘焉交出杨氏,否则,派兵入川拿人。”张宁道。

    “不愧是主公,我等苦思几日无果,主公倒好,直接问刘焉要人。”高顺笑道。

    “我说吧,直接杀进去,不怕刘焉不给人!”李傕朝众人笑着,似在得意自己揣摩的非常准确。

    不过,张宁马上泼了他一盆冷水。

    “主公所言,乃是慑之,而不是真正击之,二者还是不同的。”张宁说着,看了众将一眼,下令道:“命人速将主公之信,交付刘焉,另外,徐晃将军和李傕将军,即刻西进,屯兵白水关。”

    “喏!”众将齐道。

    -----------------

    益州,广汉县,雒县。

    雒县,乃是益州治所,刘焉入主益州之后,很快便占据这里,而后继续清扫叛军余孽,如今,成都尚有势力并未屈服,这个节骨眼上,汉中又出现了乱子,导致刘焉不得不停下南进的脚步。

    看着张宁转送的渤海王信件,刘焉脸色说不出的阴郁。

    “茂安,此事可如何是好啊?”刘焉将事情简略告知董扶,并询问计策。

    头发业已银白的董扶,虽老态龙钟,却也将稀薄的头发束得极为整齐,仪表没有丝毫不妥。

    “君郎,渤海王业已成势,不可违逆,我看此事,便依了他吧。”董扶道。

    “可如此一来,今后还有谁敢依附我?”

    “唉,天意有时尽,人意常难得,君郎还是莫行难行之事。”

    “可先生不是说,益州有天子气,我这益州未定,他这几年,倒是定了我大汉的半壁江山了。”

    董扶未回,沉默许久,见刘焉没有说话,便开口道:“将军,老臣年迈,身体日衰,暂且告退。”

    刘焉上前扶了一把董扶,关切道:“茂安先生好生休养,此事,容我再想想。”

    董扶点点头,被刘焉扶着,走到了堂口,看了刘焉一眼,相较当年在朝为官,为刘宏所信时的刘焉,现在的他,虽未显老态,但神情之中,已有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董扶阅人无数,不会看错。

    “将军,人各有命,有些东西,可以争取,却不可强求。”

    说完,董扶在侍从的扶持下离去了。

    望着董扶的身影远去,刘焉驻足良久,将军吴匡走到一旁,问道:“主公,我们该当如何?”

    刘焉未答,径直回屋。

    坐于堂上,刘焉反思良多,遥想当年,向先帝自荐为牧,立志平定巴蜀,坐镇益州,然而几年过去了,依旧事未有成,然汉中之事一出,刘焉从未动摇的征服之心,第一次动摇了。

    “吴匡,何进死后,你便追随于我,依你之见,益州之势,如何?”

    “回主公,我军进展顺利,不消一年,定可平定!”

    “可我未必有一年的时间了。”

    吴匡一愣,“主公何意?”

    刘焉两眼缓缓闭上,心中苦笑,“我原身为汉室宗正,掌管宗亲子弟,对我刘氏出现渤海王这等英杰,蔚然高兴,可如今,我即便想偏安一隅,恐怕也做不到了,想到此处,我又高兴不起来了。”

    这或许就是大家和小家的区别。

    吴匡回道:“主公何须如此多的疑虑,即便无法在益州偏安,即便回到雒阳,以主公德望资历,依然是大汉柱石之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