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既然讲究名声,像是铜臭那种东西,当然是要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出来了。 不然人家传出去说某某大儒居然收礼,别的不说,逼格就先降低一层。 于是,在这样的内卷竞争压力之下,除了那些本来就家世好,背后有人撑着的大儒们,其他大儒基本都是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 当然了,这样也不错,人家还觉得他们淡泊名利呢。 但再怎么淡泊名利的大儒,也要吃饭啊。 像是周大儒这种,虽然他和周知府一样姓周,但他和知府真没什么关系。 他也是贫家出身,早年的时候入朝为官,后来发现官场挺费脑子,他这个人只会画画,要做官的本事没做官的本事,要灵活应变的脑子没那个脑子。 但他有个特长。 活得长。 周大儒历经三朝,硬是成了三朝元老。 一个皇帝驾崩一次,新皇就要为了表示自己没放弃父皇留下的老臣,给点恩宠,加一下官位。 周大儒就硬是靠着这点,混到了三品。 但这次新皇登基之后,他也发现锐意进取的新皇不是很喜欢他这种干啥啥不行,提起江山政务就打瞌睡,说起画画就精神的一批的老臣了。 为了避免自己被人嫌弃,周大儒思来想去,先下手为强,自己辞官。 他是三朝老臣,虽然没什么建树,但是年纪大就是吃香,小皇帝多多少少还是要表示一下,挽留几次的。 就这么挽留三次他三次拒绝,表示自己年纪大了一心向外闲云野鹤之后,小皇帝批了。 于是,周大儒这个为了安心画画辞官的三品大臣,就这么成了大儒。 他自己知道自己事,三品官说的好像很大一样,可他的官完全没有实权,根本就是个花瓶官。 当然,周大儒对此没意见,毕竟他没什么做官的本事,当个花瓶那是走运。 要是真的让他去为国为民做事,他还怕自己搞砸呢。 但成了大儒,也不代表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因为一直做花瓶官员,周大儒在辞官之后面临了窘境。 他没钱了。 人家别的官,多多少少都有孝敬,要不就是娶的妻子家里有钱,要不就是自己家里有钱。 周大儒不一样。 他自己没钱,他媳妇也没钱,他儿子虽然也在当官,但只是个小官员。 人家会看在他儿子是周大儒儿子的面上高看一眼,但要是他周大儒敢收钱,名声坏了,以后没了好名声不说,他儿子也蹭不了父亲的光。 于是,周大儒只能这么熬着。 偏偏他还是玩画画的。 诗词歌赋这种,想学的人很多,画画却没多少。 人家喜欢画画的大多都是一个兴趣爱好,也没指望发扬光大,在自己家里画画就行了,最重要的还是主职工作。 武朝虽然大儒多,但你作诗好说不定能入了上面人的眼,画画? 那得画的超厉害才行。 而要画的超厉害,没个几十年的浸淫是不行的。 有这个功夫,那些家里有背景的人还不如去专门冲官位。 于是,周大儒的弟子们就都是一些贫寒子弟了。 他这个人又心软,弟子没钱,他总不好意思找弟子要钱吧? 虽然有束,但感情处好了,周大儒忍不住会去贴补一下没钱花的弟子。 于是他自己就更加没钱了。 日子过的紧巴巴。 名声好听有个屁用。 他总不能直接把自己的画拿出去卖。 文圈这玩意是这样的,你自己的画卖的贵是一回事,你这个画画的人拿着画去卖钱就又是一回事了。 于是,周大儒就这么硬是富有一身的真本事,却只能过的粗茶淡饭的生活。 朝廷也有养老金。 可他还有个儿子孙儿孙女,养孩子要花费的钱多,周大儒多少要补贴。 补贴了儿子,再补贴一下徒弟。 最后再给家里的仆人发发钱。 周大儒……就这么月光了。 就在他每天吃着粗茶淡饭,还要为了面子告诉外面人自己这是淡泊名利向往平淡生活的时候。 转机出现了。 纪长泽写信来跟他说,康王说周大儒画画好,他想拜师。 康王,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眼光还贼高。 王爷举荐来的人,那能差的了吗? 而且纪长泽也不是光送信。 他还送了自己画的画。 周大儒看了之后就惊为天人。 这样的画作,说是和他差不多那也不夸张的。 非要讲究的话,那就是他比对方多了几十年的经验,稍微成熟一点。 周大儒纠结了很久。 不是纠结收不收徒弟。 而是纠结自己要是收了这位小公子为徒。 别人发现徒弟画的画比师父还要好,会不会说点什么。 周大儒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在乎这些细节的人。 他仔仔细细的研究纪长泽的画跟自己的画。 他按照纪长泽的年龄和画来算这个小公子的天赋。 他每天摘下家里的一株花,数花瓣“收”“不收”。 就这样,过了半天过去。 周大儒拍板决定了。 收! 徒弟画比师父好怎么了? 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然,周大儒自己心里还是很门清的。 他倒也不是有多想得开。 咳咳咳。 主要是…… 家里买不起肉了。 这个徒弟看上去挺有钱的,应该……买得起肉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