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要是把这些人放到后世,也基本都是学霸类,尤其是考中进士,比考清北的难度还要难。 或许有人会说,清北也不是个个都是人才。 是,这话没错。 但是清北出人才的几率,总比工地上搬砖出人才的几率要高出无数倍吧? 谁能跳出所处的历史环境去俯瞰和展望? 从来没有。 每个当世人也都是局中人。 除了穿越者。 当然了,一种优良制度的形成,仅靠自觉是远远不够的,严格的、多方位的监督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吏部对各级官员的考核依然是最重要的升黜方式和手段,但因为受限于交通条件的制约,吏部根本不可能派遣人员下到每个府州县去进行实地探查,而凭借御史及各地锦衣卫的情况反馈的话,又怕不够全面。 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在从内阁获悉问题的症结所在后,朱由检仍旧采取了后世较为成熟的做法:任期结束前,所有官员分别对其他人用文本进行评价,之后汇总上报,吏部再根据其他渠道的相关资料,对官员的政绩进行综合评定。 本来朱由检打算采取在行省、府一级设立吏部分支机构,用于对下级官员进行考评的方式,后因考虑到,这样一来,极有可能形成新的利益团体,造成官员抱团的现象,所以最后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其实以大明现在的官场氛围,地方官员很难形成利益团体,而且想要如从前那样混日子也不太可能,现有机制下,有政绩很容易就有出头的机会,适宜慵懒散者生存的生态环境机会不存在了。 只要直面百姓的地方官吏能够实心任事,那整个国家就会沿着正确轨道向前运行,就算速度慢也没什么关系。 既然决定按照后世日耳曼人的经济模式发展,那就没必要着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