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崇祯八年》
第(2/3)页
内阁在汇总各地官府上报本地相关措施时,对广州府和赣州府上禀的情况产生了浓厚地兴趣,孙传庭特意将两地官府的奏报呈送给朱由检,并表示,内阁已对上述两城的规划进行了充分研究,准备在制订城市防范内涝总体方案里予以借鉴。
据广州府和赣州府上禀的情况来看,从地方志上来看,数百年来,两城从未发生过规模较大的内涝,这一切都得益于前宋修建的相关设施。
例如广州,为了有效防范城市内涝,数代主官都在这上面费尽苦心,在历时十几年后,终于将相关设施修缮完毕,从此,广州城基本告别了内涝给千家万户带来的不便和损失。
这些排水设施及配套工程主要是两个方面组成。
一是兴建了东西两城,二是开挖了六条排水、防洪,兼可防火、通航的大水渠,即“六脉渠”。
尤其是六脉渠与护城河的巧妙连接,从根本上解除了绝大部分形成内涝的隐患。
每到雨季,城内雨水、污水由街道小沟流入六条干渠,然后排出河涌,城外的则排出护城濠,再流入珠江,从而使城内再无水患之忧。
而地处雨量充沛之地的赣州,更是因一条“福寿沟”而彻底告别了城内水患问题。
福寿沟综合集成了城市污水排放、雨水疏导、河湖调剂、池沼串联、空气湿度调节等功能,甚至形成了池塘养鱼、淤泥作为有机肥料用来种菜的生态环保循环链,整个排水网络“纵横纡折,或伏或见”。
当初主持兴建“福寿沟”的北宋赣州知府刘彝早已作古,但赣州人为纪念这位贤臣而为其修建的庙宇犹在,这座至今香火旺盛的小庙里,刘彝捻须微笑的塑像已经矗立了数百年。
内阁给出的治理方案中,除了要求对城内外排水沟渠要与护城河之间互联互通、城内铺设的地砖要具有防水性、砖石之间要有适当缝隙利于雨水渗透之外,还对城中池塘、洼地数量做出了规定,而且洼地遍植青草芦苇等绿植的要求也让朱由检赞叹不已。
这不就是后世各地普遍都存在的湿地公园的雏形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