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驾崩【二合一】-《大魏宫廷》
第(2/3)页
“好!好!好!”
赵元偲连声说了三个好字,随即长吐一口气,惆怅地说道:“弘润,想必你也知晓,朕这个位子,来路不正,当年朕在逼迫先王、也就是你祖父时,你祖父曾咒骂为父,说什么为父会将我大魏引向末路……就因为那老物(老东西)的这一番话,朕这些年战战兢兢、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懈怠,唯恐被那老不死的说中……”
听着父皇的话,赵弘润的表情非常古怪,他也没想到,纵使过了那么多年,他父皇对他祖父的怨念,还是那么大,一口一个老物、老不死。
“……起初那些年,朕年轻好胜,做了不少错事,萧氏亦是,宋郡亦是……后来朕仔细想想,或许,朕并没有那个才能,齐王僖也好、韩王简也罢,甚至是楚王熊胥,或许朕并没有那个才能与这些当世的英杰争雄……”赵元偲自嘲地说道。
“不,父皇,在儿臣看来,你并不比韩王简、齐王僖逊色多少。”赵弘润正色说道。
事实上,这并非只是赵弘润恭维其父的赞美。
在他看来,他老爹只是命不好,诞生于他魏国最虚弱的时候——当时的魏国,被他祖父「赵慷」几乎败尽了,打输了「魏韩上党战役」,不仅「(初代)魏武军」全军覆没,就连上党也整个丢了,再然后,“借宿”于三川的阴戎看到魏国虚弱,趁机把三川也占据了,使得曾经也算是一流大国的魏国,一下子就变得千疮百孔、羸弱不堪。
而在这种情况下,上上代魏王赵慷,居然摆着四子赵偲这样一个雄主不用,欲将王位传给才能远远不如赵偲的长子赵伷,甚至于,暗地里排挤赵偲——为何?只因为赵偲指出了他种种在施政上的弊端,让赵慷很是不喜。
赵弘润甚至怀疑,当年「萧氏之女」一事,虽说是靖王(南梁)赵元佐从中作梗,但这其中,未尝没有赵慷不喜赵偲的原因所致——赵慷素来不喜赵偲,生怕赵偲在得到南燕萧氏的支持后,严重威胁到他的地位,故而才棒打鸳鸯,拆散了赵偲与萧氏之女萧晴的那桩婚事,这才导致魏国出现了后续一连串的内乱。
反过来说,倘若赵慷当年能有这个魄力,将王位传给赵偲,或许他魏国根本不需要等到赵弘润这一辈就能崛起。
当时的魏国,有靖王赵元佐、禹王赵元佲,前者至今仍然是他魏国顶尖的统帅之才,而后者更不得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简直就是百年难得的奇才,丞相也好、太尉也罢,相信任由这位禹王爷挑选。
再加上南燕萧氏,虽然南燕侯萧博远确实不怎么样,但其父老将萧彦,甚至尤其是他的儿子萧鸾,岂是等闲之辈?——看看这些年,魏国有多少内乱是被萧鸾引起,就知道这个家伙是多么的能耐。
要是没有当年那种种,若萧鸾从始至终是魏国的将领,他魏国何惧韩国、楚国?
还有赵弘润的六叔赵元俼,号称宾朋满天下,人脉广得让赵弘润都感觉不可思议。
再加上司马安、庞焕、蒙泺、韶虎、龙季、羿孤、赵豹、李钲等等等等,赵弘润真不敢去想想,若没有发生那些事,那时的魏国能崛起到什么地步。
简直就是黄金一代,人才济济。
只可惜,接连两次注定的内乱,使当时的魏国错失了奋起的机会,一直等到三十年后,才在赵弘润这辈人手中,重新强大起来。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不比齐王僖、韩王简、楚王胥逊色多少么?哈哈哈哈。”
在听到赵弘润的话后,赵元偲欣慰地笑了起来。
说实话,自嘲归自嘲,但赵元偲并不认为自己为魏国做出的贡献,不如韩王简对韩国、齐王僖对齐国、楚王胥对楚国,就说一桩事,他就自认为那三位当时的明君远远不如他:子嗣!
他有一个比他更出色的儿子赵润,而其他三位他国的国君呢?有么?或者说,及得上他儿子赵润么?
赵元偲越想越欣慰、越想越欢喜。
正如赵弘润所言,就连他也无法想象,在垂拱殿那一隅之地,他是如何熬过这二十几年,为了国家兢兢业业地处理政务,不敢有半点的懈怠。
但是,他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若没有他长达二十几年的励精图治,他魏国根本负担不起他儿子赵润这些年来南征北战的消耗。
这些事,赵元偲从未对人提过,就比如说,他时常会翻阅儿子赵弘润这些年来的捷报,反复欣赏疆域越来越辽阔的魏国地图——尽管这些开辟的疆土,乃是他儿子赵润所为,但他心中亦有余荣。
好比说,他是将自己无力再去达成的夙愿,寄托希望于眼前这个儿子。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个儿子太出色了,出色到就算是到了他临终之前,也不知该叮嘱什么。
摇了摇头,赵偲拍了拍儿子的手背,说道:“弘润,陪朕出殿走走。”
按理来说,以赵元偲目前的状况,是不利于走动的,但此时,无论是赵弘润还是大太监童宪,都没有拦着,二人上前合力为赵元偲穿戴好衣袍,随即,由赵弘润扶着,漫无目的地走出了甘露殿。
“……后宫的嫔妃,朕已叮嘱过了,待朕走后,内侍监会在城北盖一座寺园,安置宫内的后妃,倘若在她们当中,有想要投奔儿子的,也让她们去。其余女子……你若喜欢就留下,若不欢喜,就遣散了吧。”赵元偲口中的「其余女子」,即是指那些并未被临幸的女子。
赵弘润闻言翻了翻白眼:这时候跟他说这个,可真是亲爹啊。
转过宫内的广场,转过花园、走廊,赵元偲一边搭扶着儿子赵弘润的手,一边叨叨絮絮地叮嘱着家事——想来,他也就只能叮嘱些家事了,因为在国事上,根本不需要他操心,他儿子比他还出色。
而在这两位魏国最尊贵的人身后,大太监童宪,赵弘润身边太监高力、高和,拱卫司的燕顺、童信,禁卫军的李钲、卫骄,还有许许多多一大帮人,乌央乌央地跟在后面,亦步亦趋,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扰到面前那对父子最后的相处时间。
父子二人先来到了文德殿。
赵元偲指着空荡荡的文德殿,笑着对儿子说道:“朕当时,真恨不得将你这劣子打入宗府的静虑室,多亏了你弘昭为你辩解。”
说笑归说笑,赵元偲亦是暗暗叹息,叹息于当初他勤于政务,疏于对儿子们的关注,以至于完全不曾想到,当年在宫内素有恶名的‘小恶霸’赵润,竟然拥有着不亚于六子赵昭的才华。
甚至于,当年宫内的那个小恶霸,如今即将继承他衣钵,成为他魏国的君王。
“有十一年了吧?”赵元偲忽然开口道。
赵弘润想了想,回答道:“是十一年六个月零四天。”
“……”赵元偲张了张嘴,惊讶地问道:“你记得那么清楚?”说到这里,他好似忽然想到了什么,点点头笑着说道:“对对对,相传你有过目不忘、走马观碑的才能,呵呵呵,朕还记得,当初在文德殿内,弘礼立言之事,就是被你给搅和了……”
“当时儿臣少不更事。”
赵弘润有些羞臊地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