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三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金闺玉计》
第(2/3)页
子桑云在德庄经营如此之久,即便左膀右臂断了,小喽啰应该还是有的,其中不乏衷心之辈。
宣衡霍然起身,道:“我再去看看。”
然而,当两人再次返回千金居时,子桑云的尸体已经不在了,地上唯有一滩血迹,其他的,便是寻遍了犄角疙瘩,也一无所获。
没有丝毫线索,宣衡虽知道子桑云可能会对皇室不利,但她具体要做什么,他却是想不到,唯一能做的,无非是休书一封,让京都中人警醒着点,然后,他叫来了吕良。
吕良身子一震,瞪大了眼,诧异的道:“你让我前去边关?现在就去?为什么?我去了你这边如何是好?”
“不必担心我,我这边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倒是父亲——”他眉宇微凝,淡红的唇抿了抿,黑眸里星光暗沉,有些担忧的道:“不知为何,得知子桑云死时的情景,我心中略为不安——子桑云是圣上的女儿,又有东楚血统,而父亲,又被圣上调往了边关。”
宣衡紧了紧手上的信纸,便是不看,那些字都浮现在眼前。
信,是母亲回的,母亲并没有反对他的婚事,甚至,便是此刻,她还按照他的意思,另休书一封,寄给总兵大人。
只是,母亲同样也说了,孰轻孰重,孰急孰缓,他自己掂量清楚便是。
母亲说,父亲已于月前被派往边关,而早在增赋之税收归国库后,陛下便下拨了大笔钱财,用以军资购置,并从各州县调运了大量军用物资前往边关。
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闻风知声,朝臣敏锐的嗅到了异样,纷纷上书反对,御史台更是有多位谏官和御史以退职,甚至是死谏来弹劾此事,然而,陛下不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充耳不闻,甚至。还变本加厉,说出了御驾亲征的话来。
古来,皇帝无大事都不离皇宫,御驾亲征更是牵动国本,群臣自是激烈反对。
然而陛下孤注一掷,且很快抛出了一个影响巨大的消息——昌国与东楚征战日久,今已累积滔天血债。现如今东楚内乱。正是最好时机,若是能一将功成,便可保我昌国万古和平。
此言一出。朝中武将沉默了。
百年征战,谁家祖辈没在与东楚的战役中牺牲过?这仇一辈辈积攒下来,那是不死不休。往日是没机会报仇,而现在。如陛下所说,机会大好。国仇家恨。这一次,要跟他们算总账!
“一干武将中,父亲却是极力反对,奈何。在‘后世平安’的诱惑下,便是文臣,都不禁动摇了。”宣衡摇了摇头。面容在灯火的晃悠下,半明半暗。星眸半掩,低声道:“如今灾情多发,朝廷应对本就勉力,若是再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资在战争上,老百姓们,岂不苦不堪言?”
这世间,再没有比战争更耗费人物财力的,战事一起,往往民生凋敝,而且,结果未尝可知。
更别说,此一战,还师出无名。
而如今,这些重之又重的东西竟都不是他最担心的,他最担心的,竟然是子桑云死前收到的消息。
能让子桑云如此失态,必定事关重大,不知是否有关东楚、有关这场战事?倘若如此,那岂不是……
“可圣上主意已定,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又能奈何?”吕良已将信件浏览完,他看着微垂着头,凝神思索着事情,面色沉重的宣衡,有些情绪万千。
倘若可以,世子才是最想奔赴边关的那人,然而,他尚有皇命在身,不可违背。
“世子无须担心,王爷一身戎马,杀敌无数,东楚军早已闻风丧胆,此一役,定会凯旋。”这话,是宽心,亦是实情,宣王无异于昌国的定海神针,不止吕良对他完全信任,怕是所有人都是如此。
是以,吕良反倒是略有些担忧的看着宣衡,道:“倒是世子,远下青州,身旁再无别的人,阿潜又不知……”
他抿了抿唇,垂下了头,没有再说。
却听宣衡一笑,淡然安抚道:“无妨,我还有蜜儿在。”
吕良一抬头,见他笑容真心实意,便也一笑,不再过度担忧。
田姑娘有的时候,确实能一个顶几了,况且最主要的是,她可以让人放心的去相信。
此时的吕良,已完全没有吊儿郎当之气,他身姿端正,面容坚毅,目光坚定,身一俯,垂头拱手,肃声道:“世子且放心,末将以项上人头担保,只要末将在一天,便会护王爷周全。”
宣衡没有说别的,只是扶他起来,漆黑的眸子看着他,眼里流光浅淡,他低沉而平稳的道:“你要活着。”
吕良看了他片刻,重重的一点头,不再多语,衣摆一扬,转身便大步离去。
那步伐,毅然决然,英勇无畏。
而宣衡一直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直到那背影消失许久之后,才收回神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