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诡异事-《乱古鉴》


    第(3/3)页

    跑过去,夏行一把抓起了早就被泼洒在外,肚白朝天,四爪乱划的小乌龟。

    仔细打量了一段时间,夏行快速出手,又是一指,只是这次点在了小家伙的头上。紧跟着,夏行甩开小龟,自己也快速跳离原地。于百丈后,心虚的注视着周天变化。

    不闻雷声,不见电光。又等了片刻,依旧如此。

    呼——一场虚惊,夏行长出一口气。只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望着眼前滚滚南下的忘川河水,夏行的思绪又莫名其妙的飞到了别处去了。

    你们家走失了这么一个天赋极高的后辈子弟,家大人不着急吗?为什么不见动静呢?自己从知晓此事,再到办好此事,连带先前的时间,总共快有四天左右了。偌大的忘川宗族怎么就不曾发现吗?

    果然,自古有熊孩子,就有更熊的家大人。

    夏行嘴里自言自语,念念叨叨。这个不好的习惯是在山上学艺时,被那几位师傅的奇言怪论入耳和动辄绝阵加身,百十天见不到一个活物,说不上一句话,也不能闭关的苦难岁月逼出来的。

    其实,世间还有更加混账的熊师傅。夏行愤怒的呐喊着。

    轰隆隆,朗朗乾坤正阳被乌云遮住,其中雷电翻滚,其外狂风大作,有绝世雷罚即将降下。

    又来?夏行脖颈微缩,立刻换上一付喜笑颜开的脸面。

    “嘿嘿,师傅在上,徒儿知错了。”夏行像个顽皮的儿童,笑颜兮兮的对着天空又是作揖,又是鞠躬,全无丁点儿恭敬的模样。

    只是天空的异常景色,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在夏行对着虚空给自家师傅“点头哈腰”之际,尽皆无声无息的消散了。

    哈哈哈,天外传来一阵爽朗的大笑声,“嗯?哈哈哈哈”一声惊疑,刚刚响起,便已落下,随着乌云与笑声一同消散。

    瓷缸里的小龟,在劫罚刚来未来,天空还尚无变化之际,也不管夏行是否会注意的时候昂起了头,目光深邃疑惑的看向虚空。只是越看,小龟脸上笑意越浓,待到夏行“点头哈腰”,云消天霁之时,两眼中的兴奋之色并不加掩饰的表露了出来。

    夏行又开始嘀咕了,像个碎嘴的中年妇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坏毛病。老家伙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通情达理了,见到自己这唯一的徒儿“诚心诚意”的承认错误后,竟然一反常态的没有继续降罚?还有,最后那一个“嗯”和四个“哈”是什么意思?

    我了个去,自从带上这只小王八后,今天遇到的怪事真多。

    夏行再看向小龟时,发现小龟也正在看着他。可他娘的,这是什么表情?

    只见这只小龟嘴角上翘,眼里藏着坏笑,摇头晃脑。竟然还,还他娘的对着自己飞眼跳眉。

    等等,它的眉毛哪来的?不化形的水中精灵有眉毛吗?

    夏行浑身寒毛立起,惊出一身冷汗。

    “呵呵,前辈,这么调皮可不是一位好前辈哦!”夏行苦着个脸对着小龟说道。夏行有时候会神经大条的毛病也是在山上之时被几个无良的师傅给逼出来的。

    对于眼前事情的不确定性,夏行或是有意,或是无意的说出这样的话,开出这样的玩笑,都是不应该的。加之先前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好的习惯,不管这些毛病是怎样形成的,自愿也好,被迫也罢,终究是不符合光辉主角的形象的。

    只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都吃五谷杂粮,谁敢说自己就不生病了?同是血肉之躯,谁又敢说自己性格没有缺陷了?一个初出山门的少年,岁不及弱冠,谁又能说这不是那几位学究天人的师傅有意为之的呢?

    生命的精彩在于成长,成长的诠释就是不断完善,而所要的完善,就得不断遇到令之深省的人与事。

    拿凡人举例:小时候,你出门捡到一个铜板,也许就会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只因自己捡到钱而别人没捡到,就觉得自己受天命眷顾,世界是围着你转的,童言无忌,童真无畏。等到了发觉自己并非是世界的中心时,你也就真正长大了,在经受了时间的磨砺与岁月的沉淀后,当你再次捡到一个铜板时,肯定是一笑带过。

    这其中是眼界的提升,更是性格的完善。至少那时你不会认为世界又开始围着你转了。

    再拿修士举例:当你初入玄道时,看见有高手争斗,飞天遁地,排山倒海,你会羡慕,会敬畏,会心生向往。待到你一路越阶跨境,修为达到了那个以前所敬畏的高手的水平,甚至更高时,回头再看,还会有那样的心情吗?

    无惧生死,谁都能淡然面对;笑看荣辱,谁都能虚怀若谷;不拘于凡俗,不在意得失,肆意而为,谁都能逍遥天地间。

    只是这“无惧”、“笑看”、“不拘于”、“不在意”之中,又有多少是天生的性格呢?从少见多怪、大惊小怪到见怪不怪,这就是生命成长的精彩,这就是完善性格的历程。

    谁也不是天生的圣人,谁也不可能无欲无求。有了需求,也就有了性格缺陷。

    天生的圣人,不是人!无欲无求,你说你活着干嘛?

    道家清静讲究无为,但也会炼丹修气只期长生;

    释教良善讲究不争,但也要红尘争渡只愿成佛;

    儒门仁义讲究济世,但也是书生意气只论才情;

    三千大道各有讲究,但也有表里不一只重实际。

    大道尚且如此,更何况修道的人呢?

    不怕性格有缺陷,就怕经历了事情还改不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