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仲秋时节,三司会审杨家谋逆一案方彻底结束。杨家之主杨士敬始终不承认罪行,但从搜查的证据来看,他很早之前便图谋不轨却是事实。于是,落得斩首的下场自然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其子杨谦已死,但尸首也并未逃过罪责,依旧判了斩首之刑。至于韦夫人,虽有谋害庶子之罪,但其爱女之情可悯,告发谋逆亦是大功,判流放千里。 在审案期间,小韦氏提出和离归家,辩驳自己对谋逆毫不知情,却并未成功。最终,她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儿子与韦夫人一同流放。不过,因着杨家还有以庶充嫡的罪名,却不知这对婆媳与祖孙之间是否能够共渡患难了。毕竟,她们如今的关系十分微妙,似仇非仇,似亲非亲。恐怕连她们自个儿,心中都充满了复杂的矛盾。 至于杨家那些未出嫁的小娘子,自然须得随着韦夫人流放。而已经定亲却尚未成婚者,则忙不迭地求了二房出面,希望能够立即完婚,便是婚礼匆匆而就亦不在乎。然而,事到如今,就连杨家的出嫁女们都无不如履薄冰,之前那些见杨家势大便想联姻的人家又如何敢顶着风头娶杨家女?于是,所有小娘子无一例外被退了亲,结局只能是哭哭啼啼地随着嫡母离京了。至于她们是否曾经后悔,当初不该那般挑剔,早些成婚,那便没有多少人知晓了。 除了杨家之外,此案同样牵连出了不少与其同谋的大小世家。毕竟,杨士敬经营多年,焉能没有同谋?不过,这些同谋多数是他的属下,分别被安插在朝廷或外州之中,甚至有些武官已经升至了折冲都尉。这意味着杨家开始染指兵权,令圣人深感震怒,几乎想给这些附逆从犯也都判定死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您看到了这段文字,说明您目前看到的是防盗章节。首先,非常感谢您喜欢本文,阅读本文。其次,必须说明,本文首发于/晋/江/原/创/网。如果您真心喜爱本文,请前往首发地看文,作者感激不尽。再次,作者会更加努力,回馈正版读者的热情,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已经将人邀了过来,杨尚书自是不会吝啬传递善意,很是热情地将王子献唤过去与他以及一群长辈同坐,以示“舅甥”之间的亲近。而这些来自弘农杨氏、京兆韦氏等顶级门阀世族的亲戚们对年少的甲第状头也早已闻名许久,又不知此前曾发生过“说亲变卦”之事,便以为杨尚书瞧中了他,遂打趣了几句。 杨士敬的脸色顿时不着痕迹地微微一变,模棱两可地笑了笑,便欲将话题转开。 王子献却笑道:“舅父曾答应为晚辈说一门好婚事,无奈天公不作美,只得暂时作罢了。或许,亦有晚辈并不适合在这几年内成家之意。身为大丈夫,先立业再成家亦不迟。” “你如今还不算已经立业了么?像你这般年纪的郎君,遍数大唐又有几人能及得上你?”一群长辈立即大笑起来,很配合地转移了话题。当然,为了不触杨家的霉头,宫中的那件大喜事是说不得了,便只能谈一谈官场中事,似有似无地在杨尚书面前提一提自家的难处或者瞧中的职缺等等。若是杨尚书兴致一来,说不得便会帮衬亲戚呢? 而后,王子献在人群之中发现了前前任上峰韦县令,便特意近前问候了他。虽说当初韦县令是看在杨尚书与韦夫人的面上,才待他那般和善,但无论如何他也承了情,自然不会轻易怠慢。韦县令亲眼见到杨家对这位少年郎的看重,又知道他是圣人的心腹爱将,对他更加亲热了,还邀他参加自家的小宴。 王子献仔细想想,也有些日子不曾见以前的同僚了,便满口答应下来。 本以为在杨谦刻意收敛之下,杨家这场宴饮应当会平安无事地结束,不过,显然,王子献高估了杨谦的忍耐力。这位便宜表兄趁着四周无人的时候,神情阴郁地过来与他敬酒,冷冷地道:“看来,你借着我父亲的颜面,倒是风光得很。”语中难掩怨怼之意,连目光都仿佛淬着毒液一般。 王子献打量着他,并未恼怒,反倒是一笑:“既然舅父愿意提携我,我自然不能推拒长辈的好意。”曾经他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如今却几乎可以断定,杨谦已经戴不回伪君子的面具了。或许是失败带来的恼怒,或许是嫉妒带来的怨恨,令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平常心,更失去了自控的能力。 杨谦用毒蛇般的双眼,紧紧地盯着他,冷不防又道:“你以为自己赢了?你以为你依附的长宁公主与杜皇后赢了?嘿,三皇子……”他从喉咙深处发出几声笑,仿佛夜鸦的枭声,透着森森冷意:“东宫还空着呢,如今便觉得尘埃落定,是否太早了些?” “表兄慎言。”王子献淡淡地回道,“东宫这样的大事,圣人自有决断。你我身为言官,只有劝谏之权罢了。至于其他,与我们毫无干系。奉劝表兄一句,莫要涉入太深,免得将自己折进去。” 果不其然,他义正言辞地“奉劝”完后,杨谦便越发恼恨起来,气得脸色更加难看了几分,冷笑着转身离开了。王子献推测着他之后极有可能会做出的种种行为,眉头轻轻一动——看来,最近必须派人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了,宫内宫外都应当尽量小心一些。 有杨谦这个情绪失控之人在,指不定杨家一时昏了头便做出了什么事。虽然这也是颠覆杨家最合适的机会,但前提是己方不能卷入其中受到什么伤害。 王子献正思索着是否该借着安兴长公主之手,往杨家多送几个人——毕竟,因有梁国公程家居中策应之故,他们安在公主府中的人已经很是不少了,也有好些人成功地被安兴长公主“送”去了别家。以这位贵主对杨家的仇恨,应当是很有兴趣探一探杨家之事的。 忽然,隐约间,他似乎觉得附近有人正在端详着他。时近上元,杨家的园子中挂满了各种灯笼,璀璨绚烂之极,也是招待客人游园的胜景。不过,灯光交织之中,也总有些格外黑暗的角落。方才他与杨谦正是在这样的角落中交谈,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不过…… 王子献倏然转身,似不经意地越过一丛矮树之后,便瞧见了里头两双亮晶晶的眼睛。他抬起眉,不由得问道:“你们怎么会在此处?”其实,他更想问,为何王湘娘会与杨大郎家的阿桃小郎君在一处?而且,阿桃怎会突然出了那个荒废的小院落,来到宴饮当中? 灯火阑珊的上元之夜,整座长安城均沉浸在欢庆的气氛之中。几乎所有人都暂时忘却了盘旋在身边的烦忧与困扰,尽情地享受没有宵禁的欢愉。观灯、踏歌、赏百戏、尝美食、饮酒作乐,甚至仅仅只是花前月下——人们总能寻着他们最感兴趣之事,与家人挚友共度元宵佳节。 然而,万千人中也总会有一二例外。诸如,正在思虑谋划的新安郡王与王补阙;正在轻轻抚着腹部的杨婕妤;因得到某些消息迟了些而大发雷霆的安兴长公主;因久病不愈而错过了年节各种宴饮的燕太妃。 而某座灯火通明的别院内,此时便犹如阴云密布一般,连呼吸都仿佛变得无比沉重。书房中,三个年纪迥异的男子正襟危坐,周围的气氛凝滞得如同浓稠的酪浆,足以令不明真相者觉得窒息。 最为年长者看起来正值知天命的年纪,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所以,你想抛下一切?再也不想着为家人报仇雪恨?让那些辛辛苦苦在暗中付出无数代价的人白白耗费了时光?甚至白白浪费了他们的血汗与性命?若是你父亲地下有灵,你有甚么颜面去见他?” 最为年轻者不过是位年约十五六岁的少年郎。然而,他听见长辈的指责之后,却依旧无比平静,丝毫不为所动:“正因为白白牺牲性命的人已经够多了,我才觉得没有必要再继续与饿狼为伍。更何况,所谓的仇敌不是已经去世,便是成了方外之人。我无意迁怒于人,大仇得报,已经够了。” “不够,远远不够!”年长者道,“李家人根本不配坐拥九五至尊之位!看似仁善慈和,实则都是伪君子!处事不公,滥用刑罚,何以为君?!既然不配为君,那就应该将他们都赶下去,有德有能者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