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30年代,青蛙的卵细胞剥离还没有人做出来。青蛙卵的卵膜又软又薄,共有三层之多,在显微镜下操作,极其困难,稍不留神就要重新来过。 即使是久经训练的实验员,也难以对付只有小米粒大小的青蛙卵。 童第周将之当做目标,每天加班工作到晚上两点,终于熟能生巧,干净利落的剥落了青蛙卵的卵膜,立即从无数学生中脱颖而出。 他的教授也顾不得童第周的黄种人身份了,当年就将童第周带去了法国著名的海滨实验室,做海鞘卵子的外膜剥离,那东西只有青蛙卵的十分之一大小,依旧是童第周第一个将之完成,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时至今日,这些实验的诸多关键点都被人研究透了,说起来是容易了许多,但是,依旧是非常困难的技术,就像是心脏手术,许多年前就可以做了,可从未轻松过。 王良才以前也是经常操作这种实验的,最近几年的研究方向略有变化,于是看着文件,稍作复习。 仔细去看,还让王良才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地方。 这本实验操作的要点说明,似乎更详细,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王良才不禁来了兴趣。 修改实验要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先不说著书立传,修订一种实验方法,都是几经推敲的结果,说修改就修改,你得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么大的脸…… 想到此处,王良才立即翻到后面,去看小册子的作者。 “果然是杨锐啊。”王良才暗自啧啧。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脸是够大的了,但是,要想修改一种实验的方法,你也得相当熟悉这种实验才行。 有的学者,终身就做一种实验,做一辈子下来,对原有的实验方法的修改,也只能说是缝缝补补,这就好像是做了许多例心脏搭桥手术的专业医生,他也许做了一辈子,几千上万例的心脏搭桥手术,可要说修改手术方案,更进一步的让修改后的手术方案普遍化,能做到的就太少了。 王良才虽然几年不做卵细胞的剥离了,但积累下来的知识并不过时,带着审视的目光去看的时候,还是发现了许多的异同之处。 杨锐做出的改变不是很多,但在关键位置上的改变却也不少了。 一些改变,在王良才看来,煞有介事,但另一些改变,就不太令人理解了。 如果小册子的作者不是杨锐,而是其他什么不知名的家伙的话,王良才看到此处就不会再下功夫去看了。可是,印上了诺奖获得者的名字,就不能如此随意了。 从根子里说,杨锐这种第一阶的学者,已经可以称作是科研世界的规则制定者了,王良才这种第四阶都算不上的学者,却是规则的维护者。 维护者要做的,不就是理解并运行规则制定者制定的规则吗? 王良才皱着眉,揣摩着小册子里的内容,浑然忘记了时间。 “王教授,到您了。”许正平微笑着来到面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