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章 全力支持(求月票)-《重生之神级学霸》


    第(2/3)页

    “谢谢蔡教授。”

    “不用谢我,是你自己创造了好的条件。”蔡教授说着抬抬头,道:“人自助方有天助,是你做出了让人不可忽视的成绩,才得到了我,得到了朱院士,得到了乔公的支持,我们支持的是你的聪明和努力。”

    杨锐默默点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蔡教授似乎也没有让杨锐回答的意思,又道:“今年和去年不同,你的成绩更好了,pcR的价值也更多的展现了出来,我会全力帮你争取诺贝尔奖的,但我也有一句话,请你记住……不用这么认真,我是想说,你现在还年轻,不要被诺贝尔奖蒙住了眼,你肯定是能得诺奖的,不一定是今年,但肯定是能得的。所以呀,你不要为了诺奖而工作,更不要因为这一年两年没有得到诺奖而沮丧,平常心对待工作最重要。”

    “是,我明白。”

    杨锐知道蔡教授是在给自己打预防针呢。他今年连23岁都不到,要得诺奖,确实是有些积累不够。

    诺奖倒不是一定要看年龄,但它是看科学界的声望的,或者说,是看你的成果在科学界的声望的,而声望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

    历史上,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是25岁的劳伦斯布拉格,但那是在1915年,先是诺贝尔奖的声望、积累与沿袭不深,其次劳伦斯是与自己的父亲共同分享了当年度的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想见,劳伦斯同志的老爹必然分享了自己在科学界的声望,至少令诺奖委员会的学者们,了解到了自己儿子工作的重要性。

    更明显的例子,还可以举德布罗意。德布罗意就是那个号称博士论文只有一页,且用博士论文得了诺奖的“年轻人”。当然,博士论文只有一页是胡扯的谣言,但是,能以37岁夺得诺贝尔奖本身,的确是非常厉害的。

    可是,要说德布罗意获得诺奖全凭天才的思想,那就太天真了。

    先,刚刚博士毕业的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为何能够进入诺奖评选委员会的眼帘呢?2o世纪初的博士生虽然少,但也没到论文能够得到瞩目的程度,事实上,大部分的自然科学类博士的论文,都无声无息的消失了,就像是后世的博士生的论文一样。

    但是,因为两件事,德布罗意得到了科学界异乎寻常的关注。

    第一,爱因斯坦给了德布罗意一个大推荐。

    号称2o世纪科学主宰的爱因斯坦,在阅读了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之后,非常喜欢,于是,在自己的论文里,指名道姓的提到德布罗意,说“一个物质粒子或物质粒子系可以怎样用一个波场相对应,德布罗意先生已在一篇很值得注意的论文中指出了”。

    简单来说,成神之后的爱因斯坦之于科学界,就相当于ccTV之于中国,他的论文,每一个有追求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或者任何学家,起码都会拿起来看的,你不看是混不下去的,因为晚上的沙龙肯定会有人问:您对今天表的爱因斯坦先生的论文怎么看……

    那么,神化后的爱因斯坦为什么要给德布罗意一个大推荐呢?抛去有真材实料之外——有真材实料的年轻人多了,爱因斯坦不可能都在论文里提名字——还是德布罗意的论文挠到了爱因斯坦的痒处。

    德布罗意的工作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就是“物质波”的概念,而物质波是“波粒二象性”的派生,换言之,是对爱因斯坦的工作的进一步的推进,是对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的肯定。

    爱因斯坦看到自己的工作后继有人,自然很开心,也才会在写自己论文的时候,顺便给德布罗意写一段软文。

    但是,仅仅是爱因斯坦带来的曝光率,还不足以令德布罗意人尽皆知。

    于是,伟大的薛定谔出手了,这只神猫的主子在自己著名的波动力学论文下中表了软文:“这些考虑的灵感,主要归因于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先生的独创性的论文”。

    至此,德布罗意名声大噪,当年就有几间实验室抢着给他做实验证明,第二年就获得了理论证明,翌年就拿到了诺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