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第(2/3)页

    “而在这其中的,就有一位在刘备时期受埋没的超级大才。”

    “没错,这就是咱们这一期的主角马谡,马幼常。”

    “《后汉书·马谡传》记载,马谡马谡,宜城人,自幼好兵法,喜武艺。少时常与乡人辩于街市,没人是他的对手。”

    “当时,宜城马氏嫡系子弟共五人,皆大才,时人称“马氏五常”,而马谡就是其中的幼常。”

    “这里需要澄清一点,在《两汉演义》的描述,马谡早年的形象在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里,就是跟在在诸葛亮身边的那个书童。”

    “但这是一个误解,马谡在早年和诸葛亮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交集。”

    “建兴十四年,老刘出任荆州牧,征辟马良为从事,马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跟着自己的兄长投奔到了刘备的麾下。”

    “这被后世无数帝王羡慕的眼睛发红,堂堂兵狂,竟然是征辟官员时的附赠品!”

    “不过,虽然话是这么说,但马谡在刚刚投奔而来时,待遇并不是很好。《后汉书》记载,马谡投奔过来之后,经常跑去跟刘备谈论兵法,试图依靠自己才能打动昭烈皇帝。”

    “但是一辈子知人善任的刘玄德,却在对待马谡身上看走了眼。从一开始就对马谡一直没个好印象,甚至临终前还专门评价其“言过其实”。”

    “这是两千年来,刘备最大的黑点。这些年虽然有人也不断尝试解析,试图说明刘备的意思并非是不能用马谡。”

    “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画蛇添足了。刘备在当时看走眼,可以说是必然,你让曹操来了也是这样。”

    “毕竟,老刘是走南闯北,从中原尸山血海爬过来的不死老兵。作为老兵油子,刘备是极其标准的实用主义,看重的是办事踏实。”

    “而马谡上来就跟他说给我一万人,我替主公收复洛阳。对于这样的小年轻,换成谁显然都很难给予信任。”

    “因为刘备看走了眼,马谡早年的仕途走的相当不顺利。在夷陵之战前,他只是被象征性任命为了越隽太守,在任期间也基本没什么建树。”

    “转机,发生在了建兴三年。”

    “建兴三年,马谡为在夷陵之战战死的兄长守孝三年,顺利返回了仕途。也就在这个时候,马谡被诸葛亮看重,任命为了绵竹令,很快又改任成都令,政绩斐然。”
    第(2/3)页